當我17歲領22k時很羨慕主管50k的薪水,
現在50k且非業務性質的工作,大多還是管理階級;50k還是漂亮的數字,只是如果生活在臺北,要儲蓄與投資,還是得思考必要與想要,儉約過生活。
從工業革命以後的這兩百年,除了人口急劇增長(非護家盟擔心的人類不生會滅絕),從農業結構轉型成工業化,當生產線24小時不停製造,這些商品一定要有人買,不然工廠倒閉,勞工失業,顧主破產,政府無法課稅建設與執行福利措拖,社會就開始動盪不安。
要避免這悲劇發生,於是公關、行銷、廣告公司焉然而生。
他們創造你沒想過甚至你根本不必要的需求;於是你覺得自己什麼都缺,什麼都想升等,沒有享受到這些,就是不懂過生活,沒有生活品質。
如果正在讀我文章的朋友,恰巧也這樣想,那恭喜你已落入商人精心佈的局,你也跟風崇拜了21世紀全球人類的共同宗教「消費主義」。
到過大賣場就能驚訝婆媽的瘋狂採買,
逛任何品牌的商品店面,都有不同價位供大家選擇;連出國體驗都是貧富問題,萊C鄙視搭經濟艙,而有的人除了只能搭廉航,還得搭紅眼班機。
「鑽石」在早期歷史上從來不是帝國爭取的經濟礦產,靠一句「鑽石恆久遠,一顆永流傳」成了永恆愛情的證明。
但你們知道這是透過廣告製造出來的人類共同想像嗎?!
如果無法想通這些道理,即使你月收入百萬,也不夠花;花了你也不會開心,因為你根本不認識自己,也不清楚自己要什麼。
致富是很多人的願望,
但我跟不少人一樣,
要先努力的是「脫貧」,
打破自己所在的階級。
「人人平等」只是生而為人的基本價值平等,但現實生活很難真平等。
我朋友不用工作,每月家人給的零用錢就比我每天工作12小時還多。
財富會世襲就與貧窮一樣,
抱怨改變不了任何事,
而要改變這困局也非努力幾年就有用。
人生最有體力且能增長見聞知識的,
就是20~40歲,不在這個階段努力累積,40歲過後要再找工作或創業只會更辛苦更難脫貧(不用想致富了)。
在現在資本社會的架構下,金錢是唯一能保障生活品質的工具;而錢不會從天而降,得靠你的時間、專業、生活品質去換。
法規保障下,勞方做好做滿本份內的事就好;只是相對的資方也付該付的薪資即可,要更多的福利與待遇,就得靠自己努力,因為資方同樣也得在自由市場內競爭才能獲利付薪水。
問問自己,假如我是員工,會去像我一樣的老闆公司工作嗎?
或假如我是老闆,會聘僱和我一樣工作方式與態度的人嗎?
如果又要錢多假多且不要太累的工作,
那期待有這樣夢想抱負的人去創業,
保證不用透過HR和人力銀行,
大家鐵定拿著履歷排隊面試,
逆著資本市場與違背人性的管理經營,
不可能活得了。
共產主義最後為什麼會被資本主義打敗,一部份就是資本家滿足了人類自私自利的慾望。